残缺的身体藏着高贵的灵魂 ——致敬广西电大学子麻保宁

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 2020年03月07日
陈思敏

1月25日至2月6日,他值守了整整13天,每天长达14小时。2月6日晚上,因在南宁市某小区疫情防控点值守时突发疾病,经医院抢救无效,麻保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抗疫一线,终年52岁。

麻保宁是广西广播电视大学2009年秋季专科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的阳光班学员,属肢体三级残疾人。根据社区防疫工作安排,从1月25日起,他在新阳路某住宅小区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值守工作。在这个岗位上连续值守的13天里,他每天工作14个小时。2月6日晚上,他突发疾病,陷入昏迷而倒地不醒。社区另一值班人员与路过的居民第一时间联系120救护车,于21时左右送到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抢救,经CT检查诊断为脑干出血。虽经医院全力救治,仍抢救无效,于2月7日凌晨3时不幸去世。

这位南宁市西乡塘区龙腾社区居委会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最终因公殉职,让人看到了普通人身上不普通的灵魂。

他虽然是位残疾人,但是在社区一说起麻保宁,从10来岁的小孩子到80多岁的老人,几乎没有不竖起大拇指的。“残缺的身体有一颗跳动的心灵,脚步才能丈量生命的行程,不在乎身后的目光和嘲弄,有爱有恨才有理想的飞腾。”麻保宁就是这样一个十分普通而又不简单、用左腿丈量生命行程的人。

“走路不比别人差”

1968年,麻保宁出生在南宁市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作为这个家庭的长子,全家人都十分疼爱他,并给他起了一个寓意吉祥如意的名字“保宁”,希望他一生平安。然而,命运对麻保宁似乎很不公平,这个充溢着长辈期望与厚爱的名字,并没有给他的童年带来多少快乐与平安。

1岁那年,一场大病缠住了身体免疫力低下的麻保宁,长时间高烧不退,患上了小儿麻痹症的他注定拥有比别人更坎坷的人生——右腿残疾。

不幸的麻保宁童年比别人少了很多欢笑,但他没有屈服于这样的命运,他以自己健全的左腿为支撑,一步步艰难又顽强地走过人生这段不寻常的成长路、求学路、奋斗路。

1983年,初中毕业的麻保宁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再继续自己的学业,进入一家粮油公司做临时工,想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养活自己。可是,这份临时工需要搬运装卸各类重量不小的物件,他的身体条件难以承受这样的工作强度。临时工没干半年,麻保宁不得不另谋职业。他凭着在学校积累的美术功底,到一家镜画店打工。1995年后,他又开起“残的”,兜街转巷,谋求自己一碗饭,直到2002年3月被安排到龙腾社区工作。

身残志不残。谋生路上没有停歇,只想依靠自己养活自己的麻保宁,追求学问的步伐也没有一刻停止过。

初中毕业后,他一边寻找活计,一边不断地学习,以充实自己的生活和人生。在结束一天繁重的工作之后,他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习,他的床头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和杂志。

他曾说:“我从小对看书就有着浓厚的兴趣,家里什么东西都不多,就是书多。”他购买高中课本并自学高中的课程后,函授学习大专课程,攻读法律专业。2009年,他报考了广西广播电视大学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残疾人阳光班,并顺利毕业。

摄影是他的业余爱好和特长。他存钱买了一部数码相机,每当遇到群众有困难他总能拍下第一手资料,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媒体反映。麻保宁还是南宁市南国之光残疾人艺术团的成员,担任艺术团的摄影摄像工作。 


谈到自己的身体时,他则笑着说道:“我跑步不快,但走路不比别人差。”他面带谦虚、又十分开朗,“不管碰到什么困难,办法总比困难的多。”

是不平常的人生铸造了他坚毅向上的性格,他用健全的左腿丈量了风雨人生路,践行自己走路不比别人差的人生信条。

“给别人一片笑声” 


自己的童年生活鲜少有欢声笑语的麻保宁,却毫不吝啬地将笑声与快乐送给别人,以己之力温暖他人。

他工作的龙腾社区有一位老人,孤身一人、年老多病、耳朵失聪,与其交流要靠纸笔,十分吃力。麻保宁对这位老人十分关心,经常上门帮忙料理日常起居。老人搬到江南区居住后,麻保宁还不辞辛劳经常大老远地跑到老人家里为他解决生活困难,甚至倒屎倒尿。老人因为舍不得社区,怎么都不肯把户口迁出,为了能更好地照顾他,麻保宁向社区负责人建议请人来照料他的日常起居生活,使这位老人十分感动。

社区有位下肢肢残的居民,因为“禁摩”后生活比较困难,思想情绪较为低落,常酒后闹事。由于自身残疾的原因,麻保宁深刻了解残疾人的难处和心理。因此他不厌其烦地上门对其进行劝导、鼓励,处处关心他的日常生活,为他解决了很多的实际困难,还为他申领了低保金,使他的家庭生活得到保障,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新阳南社区某居民楼5楼的一名精神病人病情发作时,从楼上往下扔石头、玻璃等东西,使得楼下路过的群众十分危险。麻保宁恰好路过,他马上组织行人疏散,同时一边通知新阳南社区工作人员赶到现场,维持秩序,一边打电话报110。民警赶来后,麻保宁冒着危险和他们一起进入该病人家中,及时制止了恶性事件的发生。

2004年12月30日晚,麻保宁在百货大楼公车站候车时,突然发现口袋有异样,回头一看,一只手正伸进自己装有钱包的口袋。他猛一挥手,甩开了那只企图扒窃的手,并一转身紧紧地拉住了小偷,小偷挣扎了几次都没能逃脱。这时,旁边小偷的同伙冲过来,死命掰开麻保宁的手企图救同伙逃跑。麻保宁奋力与小偷搏斗,小偷的同伙朝他的脸部猛打了几拳,致使他眼镜破裂戳伤了眼睛,顿时鲜血直流,小偷趁机逃跑。

经到医院检查,麻保宁在抓小偷搏斗的过程中被伤,视网膜脱落,花了5000多元动手术才治好。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之后只要是他发现任何盗劫行为,都会马上提醒他人、与之抗争,防止人财造成损失。

“残缺的身体有一颗跳动的心灵,执著才能让血永远地沸腾,别在乎迎面的暴雨和狂风,有哭有泣才有最后的坚定。”麻保宁用他的自尊、自立、自强、自信,塑造出一道道人生风景线。

“对得起自己的岗位” 


“要对得起自己的岗位”是麻保宁的工作信条。从临时工、美工、个体工艺店工人到车队副队长,再到后来的社区委员,麻保宁都能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翔云街旧城改造时,麻保宁是拆迁户之一,他二话没说率先带头签约搬迁。当时还有少数群众对拆迁工作不太理解,与拆迁工人发生口角。麻保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工作,使拆迁工作顺利完成。

旧城改造建设施工时,附近的道路坑洼,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十分难行。麻保宁和社区领导就多次找开发商协商解决,争取让开发商铺了一条两米多宽的水泥路,安装路灯,大大方便居民的出入。他还经常和社区负责人一起,利用社区内的钩、扒等疏通工具为居民疏通堵塞的下水道,有时候一弄就是两三个小时,晚上八九点都顾不上吃饭。

麻保宁的房子在旧城改造中被拆迁后,麻保宁只好到江南一个亲戚家借住,每天要从住处坐40分钟的公交车才能到社区上班。但他风雨无阻,从来没有迟到过。 


2003年“非典”期间,麻保宁作为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负责社区卫生工作。在防护用具十分简陋的条件下,背着喷雾器走遍了社区的大街小巷,为居民群众喷洒消毒水,并主动承担了在隔离点值班的任务。好几次因为下雨时雨具不够,他全身湿了又干,干了又湿,都没有离开工作岗位。

有位姓张的浙江客商从疫区来到南宁后被请到隔离点,情绪十分不稳定,总想逃跑。麻保宁耐心细致为他分析形势和讲解政策,还把他的家属请来一起做他思想工作,终使这位客商从不满和不理解,逐渐变成主动配合社区做好其他被隔离人员的思想工作,从而使整个隔离点里的人都能理解和配合政府的防治工作,受到街道办事处和城区领导称赞。此后,这位姓张的客商和麻保宁成为很好的朋友。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麻保宁又再次奋战在防疫一线。春节意味万家团圆,可突如其来的新型肺炎却打破了这份喜悦。大年初一,原本应该与家人欢度春节的日子,他却选择默默无闻地坚持值守疫情防控点,为社区居民维护治安稳定。他虽为残疾人士,身体诸多不便,为了与全国人民一起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畏艰难,冲在最前端,最后倒在了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岗位上。

他虽为普通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却与那些奔赴疫情一线积极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疫情爆后还积极坚守岗位的各级领导干部等人一样,是这场战“疫”中平凡又伟大的最美“逆行者”。他以其残缺的身体,挡在了病毒和居民之间;以其高贵的灵魂,守护一方居民,令人动容。

致敬麻保宁!

编辑:刘琴